作者:中譽鼎力時間:2019-03-20
如果您想了解我們的產品,可以撥打我公司的銷售熱線或點擊下方按鈕在線咨詢價格!
立即撥打電話享更多優惠:18336065555
看武安廢棄礦山的“美麗蛻變”
初春時節,武安市淑村鎮礦山整治修復區內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。花磚砌筑的梯田里是新覆的松軟的黃土,新栽下的松、柏等樹苗在春風里搖曳。工人們忙碌著,修筑游園、平整土地、栽樹、澆水……露天礦山治理公園已經初具規模,曾經的廢棄礦山正在實現“美麗蛻變”。而這只是武安市礦山整治修復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。
武安市境內資源豐富,尤以煤鐵為。上世紀90年代末,在采礦業發展鼎盛時期,各類礦井共有3000多口。有和個體礦山企業的迅猛發展,為家和地方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。但是,由于沒有科學的規劃,有礦山企業的大規模開采,個體企業的盲目亂采濫挖,對礦區地質、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。據調查統計,市因采礦造成的廢渣尾礦壓占、植被破壞、土地塌陷面積近10萬畝,對礦區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。恢復礦區地質生態環境、治理地質災害,還青山綠水,不僅成為了礦區群眾的迫切要求,也成為武安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近年來,武安市因地制宜,科學規劃,多措并舉推進綜合治理,根據各礦區的實際情況,本著“先易后難、以點帶面、分批實施、逐步推廣”的思路,先后啟動南新莊、后山、礦山、燕山、青蘭高速沿線等50多個治理項目,探索出了各具特色且成效顯著的治理方式。
關鍵詞家級露天礦山治理公園
層層梯田順勢而造,高低錯落著向遠處延伸。一行行整齊的樹苗帶來無限生機,打造石階、涼亭等景觀,修建觀摩路線……淑村鎮區域兆華、通方、金葫蘆等7個集中連片礦區昔日支離破碎的山體正在“美麗蛻變”,家級露天礦山治理公園呼之欲出。
按照“生態建設、治理”的治理方式,武安市將淑村鎮集中連片的露天礦山治理區整合為一片區域,聘請有資質的單位高標設計,不斷提升治理。露天開采礦區中能開發成耕地的,采取取土墊地、砌筑梯田的方式,大面積恢復治理成耕地,占補平衡,為市發展提供更多建設用地指標。
不能滿足復墾條件的地塊,按照地形地勢高標設計,不斷提升綠化美化方案,規劃設計觀景路線、景觀平臺、公園游園、標志景觀,并賦予各治理區以文化底蘊,將廢渣亂堆、溝壑縱橫、粉塵亂飛的廢棄礦區治理成景色優美、綠樹成蔭、鳥語花香、底蘊芬芳的旅游景區,打造成家級露天礦山治理公園,為其他礦區環境治理提供“武安模式”。
同時,發展旅游項目,建成集種植、養殖、休閑、娛樂為一體的礦山環境保護區。截至目前,白沙、南陽坡、流泉口(孔慶貴、金林)已基本完成治理,準備補栽高大喬木和大冠樹種,繼續提升。兆華、通方、興龍、金葫蘆正在進行再提升,實現景觀化治理。
關鍵詞農業生態循環新區
站在西寺莊鄉中寨村北燕山地質環境治理區現場,小廣場上柳樹吐嫩芽,中型蓄水池里碧波蕩漾,遠處平整肥沃的層層梯田已經翻耕,只待播種……看到眼前的,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布滿廢礦井、溝壑縱橫、一片荒蕪的廢礦區。
燕山鐵礦區地質環境治理項目,堪稱武安市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亮點。該礦山經過長達20年的連續開采,形成了大面積沉陷區,地表裂縫長達數百米,寬處達2.2米,堆積的礦渣達58萬多立方米。該項目通過科學整治,累計完成土地修復710余畝,用于耕種小麥、玉米等作物,山坡地可種植核桃、蘋果等果樹。玉米秸稈通過青儲作為飼料飼養肉牛2000余頭。肉牛的糞便直接用于沼氣池,產生沼氣1000多方,供近千戶村民的生活用氣。沼液、沼渣還原到治理和恢復的土地,增加土地肥力,整體生態環境步入良性循環,走出了一條生態循環的發展之路。曾經的廢棄礦山變成了滿眼碧綠、鳥語花香、瓜果飄香的“世外桃源”。
關鍵詞宜林則林,宜農則農
實踐出真知,探索無止境。除了淑村區域打造的家級露天礦山治理公園、燕山地質環境治理區趟出的生態循環之路,武安市本著“宜林則林、宜農則農”的原則,摸索出一系列各具特色又成果顯著的治理模式。
在西石門鐵礦治理工作中,立足該礦開采時間長、規模大、強度高、緊鄰河道的特點,利用大量廢棄礦渣對土地進行平整覆土,修復土地壓占、裂縫、塌陷問題,增加可耕種土地面積,了河道阻塞的安隱患,汛期行洪通暢,保障了周邊村民的住房和生命安。西石門鐵礦通過和企業合作開發、共同建設的方式,對舊礦進行了生態恢復和綜合整治,建成了集休閑、觀光、文化于一體的礦山公園,成為批“家礦山公園”,稱為“河北武安西石門鐵礦家礦山公園”。工程歷經3年,累計投資1.01億元,利用尾砂造田1050畝,植樹50.2萬株,綠化荒山3800畝,筑壩2400米。整個公園占地總面積6.5平方公里,設有礦業遺跡觀察區、地質環境治理成果區、生態養殖區和博物館區。而采取相同治理方式的,還有上團城鄉的大北莊、小北莊等原露天采石礦區。
由于采礦造成了廢礦渣、廢礦井、塌陷坑、地裂縫,致使大片農田被占、自然植被破壞、土地荒廢。面對這種情況,西寺莊鄉的小汪村、常寨村在治理過程中,通過對該礦區耕地平整復墾、成方連片,耕作條件大幅度提高。目前,累計恢復土地123畝,筑護村壩4100余米,植樹5000多棵,清理廢礦渣10萬余方,實現了該礦區生態環境恢復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。
據統計2018年,結合礦山深度整治任務,武安市對市38處露天礦山和關閉取締礦山開展綜合治理生態修復,已按要求完成任務。同時,對11個持證露天礦山制定生態環境恢復方案,監督其按方案進行施工,建設綠色礦山,實現了邊開采邊治理。2018年上級下達的49處礦山深度整治任務,已基本完成,正在抓緊掃尾提升,爭取早日通過驗收。其中淑村鎮的4處集中露天礦山,按規劃打造家級工程,已初具規模。
2018年,市投入財政、社會資金約7000萬元,平整場地2300畝,種植樹木30萬棵。2019年21處治理任務也已完成規劃設計,正在有序推進。
昔日荒蕪的礦區,被一片片農田林木所代替,滿目瘡痍的地表,正煥發出勃勃生機,治理恢復與綜合利用,保護生態環境相結合,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,環境效益相結合的新路徑,讓未來的武安礦山治理,更值得期待。
已有632人成功參與
細節問題可微信交流:183360655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