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中譽鼎力時間:2019-05-10
如果您想了解我們的產品,可以撥打我公司的銷售熱線或點擊下方按鈕在線咨詢價格!
立即撥打電話享更多優惠:18336065555
【蒙草生態“抗寒”記:優化產業結構,孵化綠色礦山修復“獨角獸”】4月26日,面對眾多財經媒體和券商分析師,蒙草生態在其新落成的種業召開了一次見面會。直面有所下滑的2018年年報,是這次見面會的重大主題之一。
蒙草生態發布2018年年報顯示,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.04億元。應該說,在生態修復產業整體遇到寒潮的2018年,這樣的年報表現,是在預料之內的。
而整個2018年,以東方園林、鐵漢生態以及蒙草生態為代表的中生態修復上市公司,遭遇了集體水逆,各自走出了一段爬坡過坎兒的艱難時日。
生態修復企業在前幾年的突飛猛進中,都收獲了長足的發展,在經營規模和利潤上,多獲得了客觀的收益。2018年的PPP之劫,就這樣猝不及防地撲面而來。
經歷了這番坎坷,我們再解讀這些企業的年報時發現,在融資環境驟變的大環境下,誰能抵抗寒冬,平穩越冬,愈發顯現出一個企業的內生抵抗力和持續的定力。
4月26日,蒙草生態董秘安旭濤解釋說,蒙草生態的凈利潤大幅減少,主要是公司在2018年為防控風險,穩健經營,施工放緩,營業收入有所下降,并且公司同期進行了商譽減值和融資成本有所上升,這三項導致了2018年的凈利潤有所下降。
“蒙草抗寒”
根據蒙草生態2018年年報,這家近年來業績亮眼的公司,實現了營收38.21億元,同比減少31.52%,確實出現了近五年來次大幅度滑坡。不過,即便如此,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.04億元。
驟然到來的寒冬,讓蒙草生態選擇了大幅收縮業務來抗寒。安旭濤在解釋年報時說,在2018年初,蒙草生態已經開始調整,對外承接生態修復項目時,對融資差的項目采取一票否決,且選擇財政收支狀況良好的合作方,所以導致了2018年訂單和營收下降,但是項目質量得到保障,資金回款安性比過去好,結構和質量都比以往提升。
蒙草生態的客戶,多來自于地方以及融資平臺,以來,遭受著應收賬款高企的質疑。與此同時,因為融資成本有所上升,公司2018年的財務費用同比上升了44.49%,也導致了2018年的凈利潤有所下降。
好在,從2019年一季報來看,越冬之后的蒙草生態正在迎來暖春,在一季度,蒙草生態實現凈利潤為0.21億元,同比增長21.87%。
而在融資的“寒冬”之中,蒙草生態并沒有減少對基礎種業科研的投入。蒙草生態執行總裁高俊剛透露,盡管2018年業務收縮,但蒙草在草業科技上的投入并沒有減少抑或放緩,而是在繼續加強。
例如,為了加強礦山生態修復的制訂,蒙草生態加大了對礦山環境治理研究院的投入,下大力氣培育在這一域的研發能力,根據正在實施的礦山修復項目,梳理蒙草生態的礦山修復技術。
此外,蒙草生態在種業科技、大數據平臺和快樂小草等產品序列的研發投入,也按部就班。使其在原有生態修復主業的基礎上,不斷拓展創新業務,孵化出生態大數據、快樂小草、礦山修復等業務,這些板塊正在實現效益,成為蒙草生態未來可期的新的增長點。
瞄準礦山修復
實際上,在礦山生態修復域,蒙草生態以自己的種質資源和大數據平臺為依托,探索出了自己的修復方法論。作為第三方環境治理企業,服務于綠色礦山,也為其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。
從2017年至今,正是中綠色礦山從理論到實踐狂飆突進的兩年。2017年5月,土資源部、財政部、環境保護部等六部委聯合印發《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實施意見》),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工作。
《實施意見》明確了煤炭、石油、有色、黃金、冶金、化工、非金屬等7個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要求和1個綠色礦業發展區建設要求,提出力爭到2020年,探索出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礦業發展新模式,形成和綠色礦山建設新格局。
實際上,時間已經緊迫!
2018年,自然資源部組建完成后,高度重視礦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,通過綠色礦山的建設,著力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,并提出了“五化”的指導方向,即:資源開采方式科學化、資源利用化、企業管理規范化、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環保化,后實現礦山環境生態化。
可以說,實現礦山環境的生態化,是“綠色礦山”的終目標。有業內學者指出,要實現礦山環境的生態化,須鼓勵社會資金參與,大力探索構建‘主導、政策扶持、社會參與、開發式治理、市場化運作’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新模式”。
近年來,礦山地質環境的“第三方治理”新模式不斷涌現,而背靠小草諾亞方舟這個日漸龐大的種質資源庫,蒙草生態在礦山修復域的潛力,正在逐步激發出來。
綠色礦山方法論
4月26日,蒙草生態礦山修復公司副總經理王君芳,詳細解析了蒙草生態的礦山修復模式。
王君芳將蒙草的礦山修復方法論,歸納為四個體系:其一,蒙草生態先構建了植物種質資源體系,為生態修復提供取之不竭的草種;其二,蒙草的生態大數據平臺,提供礦山修復的整體方案;其三,在多年的礦山生態修復實踐中,蒙草已形成了自己的產品與技術體系;其四,在從設計到施工過程中,蒙草已經形成的化的實施體系。
有了這四個體系的保障,是蒙草生態做好礦山修復的基礎條件。為此,蒙草生態還建立了礦山環境治理研究院,這個研究院一方面不斷實施科研攻關、創新修復技術;另一方面還可以對正在修復的礦區實施動態監測。
2017年,蒙草生態與內蒙古滿洲里市就扎賚諾爾礦區生態修復達成合作,百年煤城扎賚諾爾開啟了生態轉型之路。在兩年多的生態修復中,蒙草生態維持礦區原有的地形地貌,對礦區的露天礦土壤、邊坡、地下水、生態等進行了治理和修復后,實現覆綠面積382萬平方米。
在蒙草生態的礦山修復系統,總體方案被結構為18個相互關聯而又獨立的系統,每個系統會獨立發揮作用,為總修復系統服務。修復過程的原則就是尊重自然,扎賚諾爾礦區的開發歷史已經有一百多年,如果完對其地形實施重塑,會導致礦區原有的排水系統被打亂,反而不利于整體環境的修復。
蒙草生態除了按照修復總體系來嚴格實施之外,還要根據氣候和氣象條件,做及時的監測和預測,并不斷調試和修正。例如,2018年的降雨量出了預測,一些剛剛恢復植被的礦山,很容易被過多的降水沖毀。針對這一問題,蒙草生態就建立了獨立的礦山水體治理系統,河流引流和導流礦區的水系,讓其服務于植被恢復和生態涵養。
蒙草生態還用自主研發的礦山修復基質土、羊糞等肥料進行土壤改良,并提供昆蟲、微生物等生存的環境和豐富的餌料,讓土地恢復到可種植植物的狀態,然后用種質資源庫里那些草種,優中選優,配好比例,播灑下去。
僅僅兩年的時間,扎賚諾爾露天煤礦的礦坑,已經恢復為綠草茵茵的大草原。而截止到2018年底,蒙草生態共完成30個礦山、邊坡類生態修復項目,累計修復礦山邊坡面積達2680萬平方米,其打造的綠色礦山,于內蒙古多個城市以及新疆、西藏、寧夏、甘肅、、陜西等多個區域。
蒙草生態的礦山修復方法論,如今已經走出內蒙古,向中的廣闊天地復制和推廣。假以時日,在保持生態修復主業穩健拓展的同時,礦山修復也逐漸成為蒙草生態的支柱產業,支撐蒙草生態的獨角獸戰略縱橫市場。
上一篇:鳳凰縣推進生態發展 打造綠色礦山
已有632人成功參與
細節問題可微信交流:18336065555